日志样式

《成为玛丽亚》影评

  电影描述19岁的玛丽亚跟母亲居住在一起,父亲是一名有名气的演员,母亲无法忍受先生作为演员而对于家庭的不负责,决然离婚。但是玛丽亚仍会跑到片场去观赏父亲的演出,随后母亲无法接受而将她赶出家门。玛丽亚决定与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演员。有天,贝托鲁奇找上玛丽亚出演《巴黎最后探戈》(Le Dernier Tango à Paris) 的女主角,与当红演员马龙白兰度一同出演。没有想到一场没写在剧本上的戏码,让玛利亚后来的日子身心煎熬,性别权力的认知落差下,她仿佛自己在那刻就已经被杀掉了。梦想过的东西,换来是无止境的忍受,原来有信念还不够。从远处看自己,要强大到能扛起自己的十字架,就不会害怕生活了导演杰茜卡帕吕 (Jessica Palud) 将演员玛丽亚施耐德 (Maria Schneider) 的故事与当年争议作品《巴黎最后探戈》重新整理并化为影像,她以片名“Being Maria”尝试让银幕内外的人能够与玛丽亚站在同边。整部作品专注在玛丽亚的生命变化,慢慢挖掘内部的伤痛,很多像是碎片的东西散落在叙事的结构。例如当年性别的不对等、权力的压迫,甚至检讨受害者并贴上标签的声音,都随着贝托鲁奇的作品完成后,逐渐显化。那些伤害与风波都是后来发生的,当玛丽亚无数次在脑中想起这段记忆时,早已没有能力去改写记忆里的任何一部份,身体被放入奶油的异物感、众人凝视的压力,以及独自承受戏后无端被丢下的背叛时,媒体与多数人都只关心她的“演员故事”而已。玛丽亚被“演员”二字深深伤透,那场奶油侵犯的一景,成为导演与演员对于性的高级想像,而她在这样的无从辩解的困境下,一点一点地让自己消失。满布针孔的手臂,是无数次杀死冒出记忆的虫孔;嘶吼到无声的谩骂,是让自己稍微宽心的一种极端平衡。

  假戏真做的奶油强暴画面,不只是创作与艺术的误用,更是当代父权的过剩我认为现在去谈贝托鲁奇的这部作品的语境或是结构都不足以弥补“表演”现场的即兴滥用,不对等的男女关系,在《巴黎最后探戈》与杰茜卡帕吕执导的《成为玛丽亚》都能详见其中。或许有不少评论者认为这是一种符合时代的自然而为,在主客之分的性爱与时代启蒙下,都带有打破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谈论“艺术”与“表演”的前提,是必须将人与作品分开评价的。杰茜卡帕吕在描绘玛丽亚成为演员到变化的情境,不断向观者暗示这个观点。同时,直到今日迟迟无法被改变的是权力依附的状态。原先只是人之间的性,然后是欲求不满的贪婪,用爬用钻都要得到那么一点青睐。因此,谈回本片“Being Maria”这个母题,除了站在同一边,更是把被推倒的自尊扶起。活在电影的角色不是只有想像,更是开启某一道真实之门,有人看见也就有人反应。于是,本该从欲望的支点延伸出的美好轮廓,正式死在这名为即兴表演的艺术下,成了一场无法脱身的噩梦。不管何时,欲望永远都会比一个活生生的肉体还要有气力玛丽亚施耐德彷若在 19 岁那年就已经被活活扼杀,不只是演员的她,还有赤身裸体无法得到保护的她。《成为玛丽亚》以“成为”的姿态,让我们走过玛丽亚的悲伤与痛苦,以及尚未触摸到的自由。洁西卡特意安排一名与她当时年龄相仿的少女诺尔,以撰写论文为契机让玛丽亚有机会直面自我。这些“正发生”的情节直至今日尚未结束,那些人依然在某处以创作为名活跃。他们从未意识到这场错误的日子里,玛丽亚在海洛因的戒断下死去活来。诺尔的出现不是要玛丽亚弥补自身的不足,是缓缓地将她带回这个世界,找回自己的位置,让仅能以沉默消化的愤恨成为一段有声音的对话。走了好长的一段路,玛丽亚必须与自己相依为命,面对伤害的幽微感受是让她把衣服一件一件穿回去的方法。她在这充满变数且权力的花花世界,明白会爱你的人仍然爱你。

 《成为玛丽亚》剧照1  《成为玛丽亚》剧照2  《成为玛丽亚》剧照3  《成为玛丽亚》剧照4


本文链接:http:/www.logcabinmind.com/app/15.html 由富联平台整理,转载需注明出处